成人高考在文革前就已经开始了,1986年经过原国家教委对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,才形成现在的招生制度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如今成人高考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,虽然形式变化不大,但是“味道”已经有了很大不同。今天我们就从50后到90后这5个不同的时代人的故事中一起见证成人高考的发展,并一起探讨当下提升学历是否还有必要。 成考故事一:50后老张:成人高考报名“挤破头”,排队要等好几天 57岁的老张是“50”后,1984年参加成人高考,获得会计大专学历。拿到学历的第3周,单位就开始选拔基层干部,老张凭借学历优势成为财务科干部。回想起多年前的成人高考,老张说,“当年报名成人高考、自考的人太多了,别说考试,连报名都要排几天的队。”老张说,成人高考前,单位先组织学习了一段时间,而考上后的学习费用都由单位报销。 成考故事二:60后郑军:成人高考课堂“门庭若市”,一位难求 今年50岁的郑军中学毕业后,就进入妈妈所在的工厂做工人,后来接触到夜校的学习方式。由于爷爷曾经从医,父亲建议她业余学医。于是,在上世纪80年代她参加了西安医科大学的夜大,三年的学习中自学完成十几门课程考试,最终拿到临床医学大专文凭,此后就在西安城北开了间中医诊所。 “开学第一个学期,每次上课时60多人的教室都坐不下,要从隔壁教室搬凳子来坐。”郑军回忆起当年在夜校学习的情景,“不少人要搬着板凳坐在过道里,其中有的是在这个专业相关的单位上班,有的是自学之后,才开始进入这个行业。还有的人只是个人喜欢,就来学习。每次考试如果通不过,有一次补考的机会,有的人十年八年都没有考过。开学时一个班七八十个人,但三年后毕业时,就剩十几个人,最后可能仅五六个还从事这个行业。” “这种学习方式不分年龄、不分单位,在那个年代,很适合当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。” 郑军21岁的女儿、去年从培华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的郑晓星,成了她的好帮手。而郑晓星和妈妈一样,通过成人高考的方式,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继续学习。
|